惊蛰的由来是什么?
“惊”为惊醒,“蜇”为蛰伏,“惊蛰”就是惊醒入冬藏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“二月节……万物出乎震,震为雷,故曰惊蛰,是蛰虫惊而出走矣。”
在古代,人们普遍认为冬眠的动物是被春雷震醒的。古人受百虫被春雷震醒这一认识的误导,于是将这一天称之为“启蛰”。这个名称一直用到汉朝皇帝汉景帝刘启的时代,为了避皇帝名讳,才将“启蛰”改为“惊蛰”。后来虽然经历了一次次改朝换代,但由于惊蛰听起来更响亮生动,因此一直沿用至今。
惊蛰有哪些传统习俗?
1、祭雷神
在过去,有惊蛰日祭祀雷神的习俗。惊蛰这天,天庭有雷神击天鼓,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。
2、打小人
惊蛰民间有打小人的说法。惊蛰过后,所有冬眠中的小动物们,各种虫子,也会惊醒,四处开始找食了。所以古时候人们会手持清香、艾草,熏家中四角,以香味驱赶这些蛇和虫子们,寓意一年风调雨顺。后来演变如果遇到不顺心的和倒霉的事,驱赶霉运的习俗。
3、祭白虎
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,拜祭时,需以肥猪血喂之,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。这个后来演变成张口说人是非之人。
4、吃梨
惊蛰过后天气回暖,再加上春天本身比较干燥,季节交替的季节,很容易会使人感冒咳嗽,所以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,寓意健健康康。
关于惊蛰的经典诗词
1、仲春遘时雨,始雷发东隅。众蛰各潜骇,草木纵横舒。